过去两年的牛市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通货膨胀的压力更是推动着人们不断寻找合适的投资方式来达到资产的保值增值。理财 的手段越来越多,理财的品种花样翻新,但理财的陷阱也随处可见,甚至让一些投资者血本无归。在这里列举理财经常遇到的陷阱,帮您擦亮眼睛“明白”理财。

银行理财:预期收益成镜花水月

    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银行新的业绩增长点,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铺天盖地,产品宣传手册中收益率往往放在显眼的位置。殊不知是这些看似亮点的收益率中却隐藏着“陷阱”。

    陷阱点:市场热点及高预期收益吸引投资者眼球,欠缺风险提示和产品说明

    陈先生2006年底投资10万购买某挂钩股票的一年期银行理财产品,购买时知道该产品高年收益16%,对产品说明里的计算公式却一头雾水。去年股市一片大好,年底银行却告诉他:该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零,的收入是利息税调整的补偿合计39.6元。这种“匪夷所思”的理财产品并非个例,另一家银行的打新股产品也受到众多投资者质疑:没有新股破发的情况下单月收益为负,不没有详细的信息披露,还在网上公告中调低预期收益。

    理财产品受到追捧,伴随而来的却是监管和运作的欠缺。数据显示:至少十以上已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虽然出于对信誉的重视,各家银行在产品设计和管理上不会“有意”给消费者设下陷阱。但在利益导向下,某些银行销售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往往会误导消费者以达成业绩,甚至将自己都搞不懂的理财产品卖给顾客。随后在产品运作的过程中,与理财产品有关的信息不能及时传达给投资者,产品到期后的实际收益率个别甚至出现“零收益”或“负收益”。在没有相关信息披露的情况下,投资者难以判断究竟是市场还是产品管理的问题。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迷信预期收益

    预期收益率常常出现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而除了固定收益类品种的预期收益率等同于到期收益率外,其他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预期收益通常是在过往经验数据的基础上预测得出。银行销售人员口中的“高收益”并非没有依据,但需要投资者理性对待,再高的预期收益率也不过是纸上的数字。重要的是看它要投资什么资产,用何种投资手段,风险在哪里? 2、投资风险心中有数

    销售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往往忽视风险提示,甚至隐瞒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以稳健见长,但投资必定伴随风险,即使是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因此,对于不懂的理财产品千万不要涉足,对收益计算公式和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也要心中有数。

副标题

2、保本产品看仔细

    “本金安全”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销售人员也喜欢强调产品“保本”。保本产品具有低风险低收益的点,投资者应根据个人偏好进行配置。值得注意的是:“保本策略型”并非“本金保证型”,许多号称“保本”的理财产品不光收益率没有保证,甚至有可能出现亏损。

    3、选择银行更重要

    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购买理财产品也应注意银行的选择:一是与理财产品有关的许多信息普通投资者难以获得,各银行在信息公布和后续服务的质量上存在差异;二是银行的产品研发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直接决定了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因此投资者应尽量选择创新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理财产品受到普遍认同的银行。

    提示:

    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人,看重的是银行的信誉,期望在低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比存款更高的回报。但事实并不乐观,次级债让国外银行暴露出了风险控制问题,由此看来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也需谨慎,购买前提是充分的了解。对理财产品及其发售银行的了解越多,误入“陷阱”的可能性越低,在购买前应尽量收集相关信息,产品说明书尤其要看仔细,购买时理性面对销售人员。

    基金:披着“基金皮”的“非法集资”

    购买基金已经成为大众理财手段,基金总规模已经超过3.2万亿元。持续两年多的牛市给许多基金投资者带来了财富,随着国内基金投资的持续升温,一些不法分子将基金作为作为噱头,运用网络、短信等各种渠道进行诈骗。由于网络传播具有投入少、覆盖面广、追查困难的点,又以网络基金诈骗危害大。

    陷阱点: “国外基金”做噱头,借基金之名行传销诈骗之实

    2006年底,临安的小马从亲戚那里得知了一个赚钱的好门路。要投资1100美元在网上买一单“美国科技基金”,每天可以坐收55美元的返利,赢利率5%,相当于ST股的一个涨停板,而这样的涨停板可以保证连“吃”50个工作日。两个月下来,返利高达250%,也是2750美元,而本金照样可以收回。更合算的是,如果小马介绍新人来购买此基金,还可以获得额外返利。

    两个月后,发财梦醒。基金网站关闭,所有投资不知下落。小马不光损失了辛苦几年攒来的两万元,从此更无言面对被自己介绍来买基金的亲戚朋友。

    网络投资基金从2006年6月份初显端倪,名目不同的投资性网站陆续出现又陆续消失,带走无数受害者的血汗钱。目前曝光的虚假网络基金公司已有数十家之多。其中“瑞士共同基金”涉案金额至少达到13.6亿元,全国有17万人受骗上当,“香港中讯理财基金”涉案金额900多万元,“美国科技基金”涉案金额880多万元……

副标题

名词连接:

    庞氏骗局(Ponzi scheme)是一种古老和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这种骗术由名叫查尔斯?庞齐的美国投机商人“发明”。1920年他声称发现了一个利润巨大的投资项目并为此发行期票融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50%的利润回报。而事实上,他从没有想过去完成他的赚钱计划。狡猾的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骗局曝光时庞齐融到的资金足够买1.8亿邮政礼券,而每年发行的所有回信礼券平均也75000美元。

    不法分子利用临时租用的国外服务器建立基金网站,并伪造公司历史、投资记录、网民留言,同时配合现实中的代理人来进行推销。此外,一些非法机构还通过向投资者推销编造出来的境内外准备上市的公司股票,利用投资者渴望高额回报的心理出售“股票”获利。

    这些所谓的投资基金借基金之名,行传销诈骗之实。瑞士共同基金15个月300%的收益率,大大超出了金融投资的常理。股神巴菲平均年收益率也不过26%,彼得林奇凭借连续13年29%的收益率成为投资界的神话。世界上的量子基金复合年度收益率也才40%~50%,而对冲基金的高风险是众所周知的。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基金凭什么给出如此之高的回报,而且其中的大多数还声称能保本。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投资基金公司根本不投资,募集来的资金在他们手中来回流动,拆东墙补西墙,用后面加入人的钱,来支付给早期加入的人。其架构类似金字塔,资金从塔底向塔顶汇聚。虽然早期加入的人会得到回报,但由于人性的贪婪,这些人往往又会把钱重新投入,因此当“基金”消失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可以逃脱。这种诈骗手段历史悠久,庞氏骗局是其中的典型。

    基金非法集资的陷阱具有一些共同的点:鼓励发展“下线”,许诺根据发展下线的数量提成;以“私募基金”、“国外基金”的幌子通过网络、短信或者理财讲座来推销;承诺在保本基础上获取高额的稳定回报。

    提示:

    那些听起来像是天上掉馅饼的投资往往是陷阱。对于投资基金的朋友,您一定要到合法的销售机构购买合法的基金产品,在进行境外投资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对境外投资基金等各类骗局的警惕性,有通过合法的境外投资渠道进行理财,才能有效保障自身财产安全。

    股票:

    专家荐股不靠谱

    “下周将要暴涨的大牛股”、“我们推荐的股票已连续一周涨停,现在手中还有类似股票,如有兴趣,可致电我们联系”、“我们有内线消息,能操纵大盘”、“本软件能够自动选股、测算买卖点,为您锁定黄金牛股,让涨停来打开你的财富之门”——类似信息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事实上,股市的激烈震荡也让很多拿不定主意的股民到网上寻找救命稻草,甚至让流言左右自己的投资决定。

副标题

  陷阱点:取得投资者信任,以“荐股”为名敛财

    炒股可以分为三种境界:阶段,跟随大流,迷信专家,对股市的征及风险缺乏基本的了解;二阶段,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技术理论,不再迷信别人而是按图索骥进行独立操作,小有盈余则开始自我膨胀,屡屡亏损则常常执迷不悟;三阶段,在实践中找到合适自己的操作方法,明白风险控制和退出机制的重要性。阶段中的跟风现象在新入市的股民身上尤为明显,他们往往还没有经过股市的风浪,对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缺乏了解,对市场没有自己的判断,因此往往迷信“专家”甚至身边人的意见,盲目跟风操作。有人利用股民的这种心理布下“陷阱”,专等那些不知深浅的新股民入套。

    陷阱之一:为庄家做托

    先生在2007年初投身股市,由于工作忙,平时根本无暇研究炒股理论和市场数据。每晚的荐股节目他每期必看,节目里证券分析师点评大盘和个股,并反复提及某个被“点中”的个股连续上涨的“事实”。先生对其深信不疑,并按照节目提供的联系方式致电咨询。一个月下来却发现自己得到的消息往往跟市场相反,不是在地位抛出是在高位被套。再打电话过去,对方却抬出了“做建议,风险自负”堵上了自己的嘴。

    个别咨询机构或咨询人士本身与炒作股票的庄家是一伙,比如是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门,或是庄家聘请的坐庄炒作策划者。作为庄家的利益共同体,咨询人士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配合庄家的炒作。而这些“”股评人往往在牛市过后销声匿迹,或者曝光后被股民戏称为“黑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股民聚集的论坛上也常常会出现类似的荐股信息,其实质同样是为庄家抬轿。

    陷阱之二:收费荐股

    股市一,各路神仙现身,他们先树立自己的“专家形象”,随后以代客理财为手段,通过荐股和指导操作收取费用谋利。自称“散户保护神”的“带头大哥777”是个中典范。带头大哥出名后,对慕名而来者进行收费荐股分级管理,从低的快乐群到高的钻石群,收取不等年费,建仓及出货分批通知。某股票先由他本人买进,然后由其的大客户买进,再由其开设的10多个QQ群的会员分群买进,逐级推高股票价格。后再由带头大哥在其博客上公开推荐,吸引公众投资者买进,带头大哥及其会员逐级出货

    类似的还有强调机构投资的收费荐股,通常是以证券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的名义开发客户,声称自己拥有内幕消息或本身是庄家。宣传和操作手段包括短信、电话、网络、炒股软件和投资讲座。但“大师”和机构推荐的股票究竟是涨是跌,要看这些会员们自己的运气了。等到赔钱的会员再找他们投诉要求退款时,往往是扯皮的开始。

    提示:

    在这个基金经理平均年薪过百万的时代。那些能够把握大盘趋势,稳赚不陪的“专家”们为什么还要从事“荐股”?如果他们在股市真能够达到40%的低收益,为什么不自己从银行贷款去做?想明白这个问题,“荐股”的诱惑会大大降低。避免股市中陷阱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一是选择正规合法的证券经营机构、咨询公司,并参与合法的证券投资行为;二是提高自身的投资水平,不将自己的投资盈利建立在别人的观点上;三是不要起贪念,股市里天上掉馅饼的事很罕见,但地下埋陷阱的事却很多。

副标题

 外汇:

    “网络炒汇”血本无归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金融等各个社会领域。各银行提供的“网上理财”、“网上外汇买卖”等金融服务,在活跃了外汇市场的同时,大地便利了投资者,受到了青睐。在股市振荡当下,炒汇的广告又开始在网络及现实生活中活跃起来。有些投资者却并不知道“网络炒汇”业务是幕后暗藏陷阱的、非法的外汇交易行为。

    陷阱点:鼓吹炒汇高收益双向获利,拉人参与网上操作

    2007年底,家住深圳的李女士经过朋友介绍加入了一个的炒汇平台,期投入了3万元人民币,在美国汇丰银行开了户。随后,开设交易系统的投资公司指定了一名所谓的操盘手,为他代理所有交易。刚开始的时候,李女士通过操盘手赚了一些钱。但不久操盘手通知他汇市震动,需要追加保证金,否则交易商强行平仓。想到一旦平仓会血本无归,李女士开始四处借钱追加资金。而操盘手随后仍不断来电话要求追加保证金。当累计投入10万元保证金后,投资公司以亏损为由强行平仓,李女士分文不剩。事后李女士本想报警,随后却发现,这样的网络炒汇是根本不允许的,受到的损失也无法追回。

    所谓“网络炒汇”,一般是由境外投资公司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并经过我国境内中介公司,即所谓的投资咨询公司或个人,网罗境内居民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的一种交易形式。这种“网络炒汇”交易不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和风险性,而且其交易渠道没有保证,交易本身也不受国家法律保护。

    中介声称“200倍杠杆,汇市每日波动100个基点,要做对50个点资金翻番”。听起来是一桩收益巨大的投资,但前提是“做对”,换个角度来说,200倍杠杆下要做错50个基点(0.5%)你血本无归。“网络炒汇”通常有如下风险:

    1、其网络交易平台系统所显示的汇价与正规外汇行情分析软件上有别。据了解,在银行做实盘外汇买卖中出现的汇价高点和低点始终未在“网络炒汇”的交易平台中出现。在交易中,交易人终成交的价格点位与确认的报价点位总是存在差异。

    2、在“网络炒汇”的交易平台上交易,时常会莫名其妙地出现断电或网络故障,交易人不得不利用境内中介公司提供的电话号码做电话委托交易,交易的结果同交易人想要的结果总是不一致。

    3、交易的代理人经常以自己所谓的“专业”判断,误判汇价走势,造成交易人的错误操作,或强制交易人买空卖空,造成交易人的亏损。从有关部门掌握的“网络炒汇”交易资料看,绝大多数交易人都是先小赢几手,终以大亏告终。

    4、“网络炒汇”交易无任何保障。据了解,交易人交存的保证金,都要先交存入境内中介公司指定的某个人账户。这样,交易人即使想中止交易,也很难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

副标题

提示:

    外汇投资应在具有相关资质的银行办理,目前市面上已经推出保证金交易的主要包括:中行的保证金外汇宝,交行满金宝,建行的个人远期外汇交易,工行的外汇保证金交易。外汇投资同样存在风险,趋势判断和风险控制需要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积累,初涉外汇者应控制仓位降低风险。

    房地产:

    当安家梦遭遇“霸条款”

    买房是人生大事,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在购买时都应擦亮眼睛,以防一时不察抱憾终生。“买的没有卖的精”,由于房地产企业的强势地位和消费者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购房合同中的“霸条款”防不胜防。

    陷阱点:“霸条款”做伏底,发生纠纷有口难辩

    据深圳晚报报导,市民刘先生相中了福田区一个新楼盘。看完楼盘后,刘先生仔细查阅了开发商在售楼处大堂公示的各种证件,包括房地产买卖合同和附件的范本。之后交纳定金4万元认购了两套房。5天后,刘先生交清了两套房子的期款,共31万元。正式签约时刘先生突然发现开发商在合同中突然冒出一份此前从未见过的“补充约定”。这份附件条规定“售楼书等宣传资料、各类广告和模型中的内容、数据或以口头方式表述的关于本项目的信息供参考,不构成合同的组成部分”,严重影响了投资者权益。

    此类事件并非个案,刘先生出于法律人士的敏感发现了问题。而更多投资者没有细看签下合约,交房时发生纠纷有口难辩。之所以称之“霸条款”,因为它们往往限制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造成开发商和投资者地位不对等。常见的“霸条款”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本签订后协议签订后,乙方到期不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乙方所付定金不予退还。

    2、出卖人为本项目制作之一切介绍、宣传及广告资料包括建筑模型,供买受人参考,有关内容均以《买卖合同》及本补充协议为准。

    3、若乙方违反合同中约定之任何条款,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并有权所指商品房另行出售,乙方所付定金不予返还。

    4、该商品房所在楼宇的屋面使用权不属于买受人;该商品房所在楼宇的外墙面使用权不属于买受人;买卖双方同意下列项目权益属于卖方:会所,小区停车位,泳池,屋顶和外墙面广告权,各类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及其他卖方投资建造的经营性房产和设施。

    5、委托人与另一方不能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违约方或合同解除方应向中介公司支付服务费用二万元。在合同履行期间,委托人与房产卖方达成交易协议并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后,卖方违约的,委托人同意将卖方赔偿的定金的50%支付给中介人,作为中介人之中介服务费。

    6、乙方必须同意以约定的房价、付款方式,在甲方通知成交后的当日与另一方签订房屋买卖合同。

    7、如果因业主违反了有关装修规定,物业管理公司有权对业主扣留或没收工具。

    8、如果业主违反公约中关于业主的有关义务规定的内容,物业公司有权处理,并要求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有权强制整改,包括采取停水、停电、停气等强制措施。

    9、业主及非业主使用人与物业管理公司在本物业小区内不存在人身、财产保管及保险关系。

副标题

   提示:

    商品房买卖,金额大、周期长、主体复杂、涉及因素多,可设陷阱处多不胜数,也防不胜防。对购房者而言,要紧的是选择实力强、信誉良好的发展商,在签订合同时,应分清房地产合同中的“要约”与“邀请”,以及“定金”和“订金”的内涵界定,搞清合同赋予双方的权利、义务等。遇到弄不明白的地方,要多请教有经验的人士或房地产法律专家,对合同中的补充协议要别慎重。

    保险:

    代理人“变脸”,投保人遭殃

    每个人都需要保险,但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应选择的保障也各有偏重。保险公司的产品通常都有其定指向,业内有句俗话“没有不好的保险,有不适合你的保险。”而保险代理人作为保险公司与个人的桥梁,良莠不齐的问题客观存在。投保人一不小心可能误入“陷阱”。>>相关阅读 你被忽悠过么?揭秘保险销售各类障眼法

    陷阱点:后续服务态度冷淡,理赔无保障

    保险代理李某被告上了法庭,起因是投保客户无意间发现保单并非保险公司开具,而是由李某私下伪造。据公安部门调查,李某从2005年开始收取保费,自己负责理赔。期间共收取8家公司的273万余元保费。

    出于利益导向和个人素质不足等原因,保险代理人损害客户利益的事例屡见不鲜。比如:交保费时经常拜访,理赔时不见踪影;保险收益说的天花乱坠,与客户切身相关的地方却避而不谈;不顾客户实际情况,推销高佣金的储蓄型或投资型险种;以境内外保险公司名义利用假保单私募保费。关于如何选择保险代理人,平安保险精诚理财部经理于彤给我们找出八大标准:

    1、 品行

    诚实守信是保险代理人所应具备的起码品德操守。买保险不同于购买电脑、电视等实物产品,它有着几年、十几年的产品周期。根据调查显示,很多保险的投诉与纠纷、问题环节大都是由于中间代理人不诚信、夸大产品利益、误导客户所造成的。

    2、 专业知识

    无法想象面对一个连自己产品都讲不清楚的保险代理人是什么样的购买体验。而实际上,讲不清楚自己产品利益的代理人大有人在,所以能够把产品利益及相关条理解释清楚的代理人肯定受欢迎。训练有素的代理人能够言简意赅的摆实事、讲道理,把相关产品的利益、规则展示在客户面前,依照客户的家庭、收入、年龄、理财偏好等给出,一系列的评估与设计,后交出的投保建议,这些是没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所力不能及的。

    3、 能够倾听

    在公众的印象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是商品推销人员大的责任,保险代理人概莫能外,人有两个耳朵、一张嘴,的保险代理人会讲但更知道听,他们懂得倾听客户内心的声音,体恤客户的情绪。通过对方的言语中找到客户关心的内容,有助于对客户的了解,增加产品设计的有效性。

    4、 服务能力

    的代理人懂得如何让服务增值,在节日里送上问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他还会提醒您每年保单的体检,分析不足与差,用邮件告诉你公司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

    5、 资质水平

    保险代理资格证书是一道很低的门槛,随着金融产品的丰富、以及行业的发展,代理人学习的领域也相应拓展。代表的专业资质诸如:LOMA(国际寿险管理师)LIMRA(国际寿险行销协会)IQA(国际服务品质奖)RFC(注册财务策划师)CFP(注册金融策划师)IFP等等。

副标题

6、 仪容气质

    你会向一个拎着超市塑料包装袋向您推销保险的代理买保险吗,虽说样子是爹妈给的不能改变,但是良好的仪容仪表、稳重大方的举止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7、 代理人的工作定位

    虽说我们不奢望我的代理人可以一辈子不转行。但是也决不希望买了保险变成所谓的孤儿单。所以,选择一个可以长期稳定从事保险工作的代理人会省去我的很多麻烦,买保险时除了关心买的产品,侧面也了解代理人对自己工作的热情、对自己公司的态度,以及个人未来的发展规划。

    8、 年龄及学历

    之所以把年龄、学历放在后面,是因为这有可能会成为选择代理人的因素之一。但在选择时应因人而异:年纪大的代理人生活经验丰富、和善可亲;年青代理人热情有冲劲,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强。

    提示:

    以上标准有些短时间能得到结论,有些则需要长时间的接触。此外签保单时应看清条款,尽量选择声誉好的保险公司,并在公司签约以避免代理人保单诈骗。保险是一生的大事,选择好的代理人会让你受益匪浅。

    理财不易,要防范借理财名义频频出现的陷阱更不易。这些理财“陷阱”所涉及的领域各有不同,而且有些是出于恶意,有些则是销售人员涉嫌虚假陈述。但这些“陷阱”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往往针对投资者追求高收益率、投资单一、风险意识不强的点,伪装成“馅饼”来诱骗人们上当。识别理财“陷阱”,关键还是自己要多些知识,多个心眼。先,要区分理性目标与非理性目标,根据银行利率、资金通胀等因素估计出可能的资金收益率,并以此为理财目标,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收益率显然是非理性的。其次,永远不作自己不懂的投资,不了解意味着要面临风险,而且风险的大小与不了解的程度成正比。后,资产配置和分散投资对大众投资者更为有用,在每个投资品种上保持较低的头寸可以减少市场判断失误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