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农村土地应该如何“转”起来
“土地流转,调动农民积性很重要。”“土地流转,关键是让土地发挥规模效益。”28日,“两会”分组讨论中,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不少代表委员,别是农业基层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土地流转是农村一大趋势。”市政协委员,排湖风景管理区副主任严泽俊认为,土地流转的好处很多,但现实推进中困难也不小。
和严泽俊委员一样,许多代表委员在谈到土地流转的现状时纷纷指出,土地流转在农民面前“失了兴趣”,是土地流转推进不快的一大主因。
那么,如何让土地流转能够有效“转”起来? 市人大代表,杨林尾镇兴隆村支部书记谢长春认为,得让农民“尝到甜头”。作为我市土地流转发展较好的“先行村”之一,2010年,兴隆村引进湖北维康集团,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
“一亩田一年能有个700元租金,农户还能进企业打工,每月收入1400多元”。谢长春代表说,村里搞土地流转,群众得了大实惠,当然积响应。
赵邦清代表是胡场镇潭湖村支部书记,该村被确立为“整村土地规模流转”试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模流转,与以往相比,突出了‘规模’两字”,赵邦清代表认为,有上了规模,才会发挥规模效应,土地的价值才能的到充分显现。
要想上规模,必须把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引入土地流转中,”刘成鹏委员指出,土地流转后,龙头企业通过上规模的农业开发经营,实效农业增效,才能实现与农民的共赢。(记者 刘朝君)